院团介绍
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是国有戏曲艺术院团,它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玉顺班”,后改名为“隆顺和剧社”, 1953年正式更名为石家庄市丝弦剧团。
剧团曾 6次进京演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李先念、陈毅、贺龙等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并与演职员合影留念。周恩来总理先后五次看戏,四次接见演员,并亲笔题词鼓励全团同志。剧团1958年赴朝鲜慰问演出;1960年丝弦经典剧目《空印盒》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艺术片搬上影幕;2006年丝弦剧种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013年赴港参加“2013香港中国戏曲节”。剧团现为丝弦项目保护单位和示范基地,有国家级丝弦剧种传承人3名,具备高级职称资质演职员20余人,年演出200余场,服务观众约达100余万人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丝弦剧团造就和涌现出了以“正定红” 刘魁显、“赵州红”何凤祥、“获鹿红”王振全、“平山红”封广亭,被称之为“四红” 的丝弦剧种著名演员,以及王永春、张永甲、刘砚芳、石连秀、安录昌、翟英杰、边树森、张鹤林、张宝英、张占国、张勇、王会英、郭鹏、张淑改等丝弦表演艺术家和优秀演员。演员行当齐全,阵容强大。建团以来创作上演剧目达百余个,其中《空印盒》、《白罗衫》、《调寇》、《商容碰殿》、《文王访贤》、《花烛恨》、《寇准背靴》、《李天保吊孝》、《武成王》、《李尔王》、《红豆曲》等一大批优秀剧目久演不衰,成为精典保留剧目。
1957年著名戏剧家程砚秋、张庚、张梦庚、任桂林、马少波等观看丝弦戏《空印盒》后,对剧团的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称赞。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曾在《北京晚报》发表文章《动人心魄的丝弦戏》,评价道:“丝弦戏有自己独特的高超技艺,耍帽翅、等动作,十分传神,很能拨动观众的心弦……石家庄市丝弦剧团的演出,显示了民族戏曲的力量”。
多年来,剧团创作演出剧目曾多次荣获河北省优秀剧目奖,多人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戏剧节和各类赛事奖项,被市政府授予文化下乡先进单位称号,为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